秋闱小说网

秋闱小说网>唐诗三百首朗诵 >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/韦应物(第1页)

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/韦应物(第1页)

“唐诗三百首(..)”!

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

韦应物

凄凄去亲爱,泛泛入烟雾。

归棹洛阳人,残钟广陵树。

今朝此为别,何处还相遇。

世事波上舟,沿洄安得住。

韦应物(737—792),中唐诗人,擅长山水田园诗,其五言绝句被后世称为“可继王、孟”。

◎扬子:扬子津,在今扬州南。

◎元大校书:“大”是排行,唐人喜用排行相称呼。“校书”即校书郎。

◎泛泛:船行漂浮貌。

◎广陵:今扬州。

◎沿:顺流而下。

◎洄:逆流而上。

诗人此时要前往洛阳赴任,从扬子津坐船离开扬州,写诗寄赠友人元大。后面四句抒发了人生的无常:今天在这里分别,不知将来还会在哪里相遇,而世事就像波上舟,不论是顺流而下,还是逆流而上,都要随着水波摆荡,难以安定。

诗中“归棹洛阳人,残钟广陵树”这两句,高步瀛称为“六朝佳句”,清代才女陈婉俊评为“十字作八层看”。细味之,洛阳、广陵,出发点与目的地,是第一层;残钟点出离别时间,是第二层;归棹说出交通方式,是第三层;韦本非洛阳人,此去洛阳,难免终老于斯,变作“洛阳人”,是第四层;树本无籍贯,然而情之所至,回望此树,与别处又多一分亲切,称为“广陵树”,是第五层;亲友在扬州,离开扬州却称为“归棹”,故作反语,是第六层;残钟声声,犹寄情意切切,是第七层;心有留恋,却不着一字,欲说还休,是第八层。可谓凝练蕴藉之至。

此诗通篇对仗,与律诗很像,但声调规则又与律诗不同,所以并非五律,仍是五古。南朝齐梁间曾流行过一种近似律诗的诗体,唐人称为“齐梁体”,并且时有仿作,此诗也被后人归入“齐梁体”中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  古代女子生存指南  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  古代美食评论家  穿成女配决心好好当团宠  实用小儿骨科学(第3版)  空军武器大百科  人间富贵花的日常  镯铃  抱天揽月传  曾国藩全书  圣世巫医  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  覆雪归春  lol神的归来  篮坛第一补丁  沈渔邨精神病学(第6版)  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  外挂修炼系统  这个大明太凶猛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